
2021年6月30日,斥资数亿的大型实景剧《太行山上》首演仪式在红色抗战圣地长治武乡举行
大型实景剧《太行山上》分为“序”、“太行血”、“太行魂”、“太行情”、“太行泪”、“太行剑”六个部分。通过迎亲、日军轰炸、血染山河等生动场景,运用声、光、电等先进技术手段,多角度让我们重温战争岁月,感受太行精神。
八百里太行山,千峰竞秀,万壑争奇,层峦叠嶂,绿浪滔滔,梯田密布。如练似银的瀑布奔流着红色的血脉,雄奇壮丽的山川怀抱着星罗棋布的窑洞,孕育着沧桑岁月,滋养着百姓生命。
面朝黄土背朝天,春天耕种,秋日收获。祖祖辈辈,鸡鸣而起,日落而归,荷锄下地,双手老茧满布,耕种锄镂,挥汗如雨,晓霞染红生活的愿望,暮烟吹白鬓间的青丝,向往着打破贫瘠,迈向富足。
七十多年,山河依旧,往事羽化。而历史不会消失,不会改变,永远真实地存在。在民族危亡时刻,中国共产党肩负使命,东渡黄河,挥师太行,痛击日寇,保家卫国。
华北的屏障,太行山,挺起了中华傲然的脊梁,镌刻着民族不屈的图腾,飞扬着鲜艳的五星旗帜。
太行血
晨雾未散,星月满天,田间地头,锄头高扬,耕耘幸福,播种希望。
炊烟升起,闲逸温馨,在窑洞的上空荡出淡淡的涟漪,像一条柔软的飘带环绕着远处的太行山和近处的农家。朴素的院落,鸡犬相闻,马步牛铃,欢乐的气息扩散,生活平实而安稳。
春光荡漾的唢呐,鼓起了一个男人的腮帮。吼一嗓子开花调,筋脉贲胀。大红大紫的日子,迎亲的花轿抬来了美丽的新娘。喜洋洋的风在流淌,人在欢笑。走出门来,呼朋唤友,手牵臂携,追逐着流动的喜悦。老人喜上眉梢,孩子欢蹦乱跳,平实恬淡的日子,欢声笑语的日子,交替而过。太行人繁衍生息,代代相传。
一寸山河一寸血,太行山的血泪史,凝成雕塑,在岁月的深处,叙述,怒吼。

太行魂
唢呐独奏,悲愤苍凉,如泣如诉,在太行山的沟壑回响不绝。
一群羊,八百里的空旷山川,便突然有了一种灵动和神韵,有了一阵短暂的欢腾。
大刀挥舞,寒光闪烁,民族的悲愤化作猎猎风声。呐喊声震天,刀锋霍霍,铺天盖地向敌人的头上砍去。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,太行儿女和八路军生死与共,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铜墙铁壁,谱写了同仇敌忾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篇章。
一丝曙色,在天边慢慢湮开,氤氲的原野上,亮起了灯盏。宝塔高耸,照亮了半壁江山,太行山巍峨地屹立在天地之间,环抱群山,俯视黄河,民族的命运在生死关头急转了一个回旋。太行山上,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,每一块根据地都像一把锋利的尖刀,令敌人胆颤心惊。
“伫马太行侧,十月雪飞白。战士怯单衣,夜夜杀倭贼。”
王家峪,小小的村庄,八路军的心脏,静谧而祥和。一枚新月冉冉升起,穿透了四周的黑暗。土炕油灯,粗茶淡饭。窗外寒风四起,雪花飞舞。简陋的土窑洞是没有硝烟的战场,在这方寸之地,将军运筹帷幄,战功赫赫。

太行情
一条河流的湍急,一个村庄的幸福,一群人心底的苦涩,面对灾难,沉淀成一种坚韧的品格。
太行山泛青,梯田蓄满希望,鸟鸣清脆,花蕾柔嫩,岁月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欢欣。
太行山麓,依山而构的堡垒,就是天堑。红缨枪,大刀队、地道战、游击战。儿童团、八路军、自卫队、民兵连。经历了严冬寒冷的人,更懂得春天的温暖。抗击敌寇,爱我中华,守护疆土,寸土不让,民族的尊严,不容侵犯。让太行山的每一寸土地都变成鬼子的坟墓。
闪闪红星,一颗,两颗,三颗,无数星星从将士的帽檐种入老百姓的心田。太行山脉,红星闪闪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
六十年前的清明节,朱总司令亲手挖坑植树。把他贴胸珍藏的一颗红星埋在白杨树种的根下。红星,八路军头上的帽徽,从此永远地生长在太行山。
如今,这棵白杨树,枝繁叶茂,每一根小树枝,沿着横纹轻轻掰开,在断面就出现一个清晰的红色“五星”图案,端端正正,就像解放军的五星帽徽。
红星杨,一棵见证历史的白杨,把英雄的心,永远地留在了太行山。

太行泪
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,一片土地有一片土地的厚重与深沉。
母亲叫儿打东洋,妻子送郎上战场。这是多么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场面。五千干部,一万兵,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,多么伟大的牺牲。
当白发苍苍的母亲,从中弹倒下紧握旗杆不肯松手的大儿子手中接过红旗,一声声嘶力竭的呼喊:“儿啊!你松松手,把红旗交给娘……”。一种锥心刺骨的痛,一种矢志不移的坚韧,令天地黯然失色。当母亲高举红旗,把小儿子再次交到八路军的队伍中,天地为之动容。
生的卑微,死得壮烈。顶天立地的汉子,能擎起民族的苦难,傲然挺立成一座精神的丰碑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这样坚贞的百姓,这样勇敢的民族,还有什么能使之屈服?
当所有的百姓都称之为父母,所有的子弟兵都是亲人,侵略者的末日已经来临。

太行剑
太行精神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,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、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,是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是为民族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、敢于胜利的精神,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太行精神,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,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坚强性格,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。
不怕牺牲,不畏艰险,百折不挠,艰苦奋斗,万众一心,敢于胜利,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,正是太行山的灵魂,太行剑的光辉。
八年,当时只有14万人的武乡县,2万多人为国捐躯。在胜利的道路上武乡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。
八年,开国将领中5位元帅、5位大将、20位上将、50位中将、305位少将曾在武乡战斗、工作和生活。他们与老百姓紧密团结,荣辱与共。
八年,八路军从改编之初的4.5万人,到抗战结束时发展到102万人,34万将士血染沙场,太行人民与八路军水乳交融。
八年,武乡人民除了供给八路军驻扎部队的生活用粮,捐军鞋、米袋、物资无数,捐粮食达240万石,小米养育了八路军队伍。
太行精神光耀千秋。

太行山,每一簇草木都是刺向侵略者的利剑,每一块石头都彰显着八路军的风骨,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爱国将士的鲜血,每一抔黄土下面都沉睡着一颗纯净的灵魂。
巍巍太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,用鲜血与生命孕育出了伟大的太行精神。在这片火红的土地上,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光芒照亮了全中国。崭新的共和国穿过硝烟与战火,从太行山大步走来,一直走向世界前列。